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3)_河南省南阳工业学校
网上党校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3)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并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团结抗日的旗帜,伸张民族大义,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八年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在此基础上,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接着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历史经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政府依赖美国帝国主义援助,拒绝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合作下,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经过3年多的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震惊中外的大事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改造了旧中国留下的教育科学事业,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总的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靠了我们的自力更生,加上原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956年4月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总结了我国建国后从事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八大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虽然遭到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在这10年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未能得到彻底的纠正,而在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责任编辑:党委办公室)
------分隔线----------------------------
推荐内容